薪火相傳守初心 紅色血脈永流傳——寫在“新安旅行團”建團90周年之際
九十年風雨兼程,九十年薪火相傳。今年10月,被譽為“中國少年兒童的一面旗幟”的“新安旅行團”迎來建團90周年。
近日,碧波瀲滟的月湖畔,新安旅行團歷史紀念館內的小好漢劇場洋溢著蓬勃朝氣——新安少兒藝術團的成員們全情投入大合唱《新安旅行團團歌》的排練。鏗鏘有力的歌聲中,“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钡睦砟罨骷ぐ阂舴,在場館內久久回響。稚嫩童聲里蘊含著堅毅力量,既深情回溯先輩們17年跋涉5萬余里、以文藝為武器投身抗日救亡運動的烽火征程,又生動詮釋新時代青少年傳承紅色基因、賡續(xù)精神血脈的擔當。
薪火之源: “新安旅行團”的紅色歷史
淮安市新安小學由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于1929年創(chuàng)辦,是兼具實驗性與革命傳統(tǒng)的學校,更是著名的少年兒童革命團體“新安旅行團”的母校。1935年10月,該校第二任校長汪達之帶領14名學生組建“新安旅行團”。他們的足跡遍及全國22個省市,行程5萬余里,歷時17年,以文藝為武器,喚起民眾抗日救亡,宣傳黨的主張,書寫了中國少年兒童革命史上的壯麗篇章。
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新旅不斷成長壯大的精神源泉和堅強后盾。自成立之日起,新旅就得到了黨的關懷,黨領導下的中國左翼教育工作者聯盟也給予了他們莫大的支持和幫助。
在中共隴東特區(qū)委員會的支持和幫助下,1938年2月,新旅在甘肅平涼秘密建立了黨支部,徐志貫、張杰、張牧三人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徐志貫任黨支部書記,張杰為組織委員,張牧為宣傳委員。此后,新旅開始直接在黨的領導下開展抗日宣傳工作。皖南事變后,新旅在黨的關懷下,分批從桂林秘密出發(fā),經香港、上海轉移到蘇北抗日根據地,在新四軍的領導下開展工作。在蘇北抗日根據地,新旅組織起18萬名兒童團員,完成了劉少奇、陳毅交給他們的“組織10萬兒童”的任務。
1945年底,新旅團員給毛澤東主席寫信,匯報團體成立10年來的工作和學習情況。1946年5月20日,毛主席親筆復信,祝他們“努力工作,繼續(xù)前進,爭取民主中國的勝利”。這封珍貴的書信現被中國軍事博物館收藏,并收錄在《毛澤東書信選集》中。
周恩來給予了新旅無微不至的關心、指導和幫助。1938年6月,周恩來在武漢第一次接見新旅團員,親切勉勵他們努力工作。當新旅面臨經費困難時,周恩來親自和國民政府軍委會政治部部長陳誠交涉,確保了新旅的工作經費得以落實,并維護了其獨立自主的地位。1939年5月,周恩來途經桂林時特地看望了小團員們。對這個從家鄉(xiāng)出來的抗日兒童團體,周恩來始終懷著一份深厚的情誼。
新旅不僅是一個光榮的革命團體,更是一個成功的教育團體。在17年的戰(zhàn)斗歲月里,新旅在沒有固定校舍、沒有現成教材、沒有專門老師的情況下,創(chuàng)造了獨特的“小先生制”和“民主生活會”教育方式,培養(yǎng)出一大批政治、軍事、科技、文藝等眾多領域的杰出人才,創(chuàng)造了教育史上的奇跡。他們活躍在新中國建設的各條戰(zhàn)線上,成為“新中國建設的排頭兵”。
近年來,新安小學充分挖掘新旅紅色教育資源,確立“小好漢永遠跟黨走”辦學主題,打造“學新旅”實境課堂、體驗課堂、實踐課堂,構建“敢為小先生、能做小主人、爭當小好漢”的“三小”育人體系,形成了“紅色文化、綠色成長、金色童年”的辦學特色。
童聲演壯志:兒童劇《新安旅行團》里的成長與精神傳承
兒童劇《新安旅行團》遴選小演員時,9歲的李柏豪當選為主角,飾演劇中的核心人物“陳默”。毫無表演基礎的他,需從零開始學臺詞、練動作,一個動作時常要重復幾十上百次。其他孩子休息時,他得加班,排演結束已是深夜,他還要自己整理內務。盡管吃盡辛苦,但這部劇在淮安大劇院成功首演后,李柏豪堅定地表示:“要讓更多人知道新旅故事,再苦再累也要堅持!”
封閉訓練時,獨立生活成了孩子們面臨的新考驗。他們效仿新旅前輩,以大帶小、互幫互助:曾家慶不會洗衣服,五年級的許俊燁手把手地教;梁景皓睡覺時愛蹬被子,杜瑞澤每晚起身幫他蓋好;女生們協作整理房間、互相梳妝;每天推選輪值主席負責叫醒、帶隊;就餐時主動為他人盛飯……一切井然有序。
導演張顏感慨,經過兩個多月的排演,孩子們不僅以高標準完成了寫意舞蹈的演繹與藝術呈現,更踐行了陶行知的教育理念,變得善于表達、有責任心、有信念。
2023年3月5日,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現場,全國人大代表、淮安市新安小學校長張大冬向習近平總書記匯報了該校師生排演兒童劇《新安旅行團》的情況。
這部劇最動人的亮點,莫過于一群新安小學的孩子用汗水與堅守站上舞臺,生動演繹出“新安旅行團”的壯舉與輝煌,讓更多人知曉這個少年兒童革命團體的紅色故事。
“小先生”開課:從傳統(tǒng)教育智慧到現代學習共同體的創(chuàng)新
“身體坐正”“注意聽講”……清脆稚嫩的聲音在新安小學五年級(3)班教室回蕩。這是別開生面的“小先生”課堂,主講人是戴眼鏡的小男孩開朗。他捧著教案,聲音堅定:“大家好!我是‘小先生’開朗,今天分享植物知識!迸_下,同學們有的挺直腰板專注聆聽,有的埋頭記錄要點,不時有人舉手提問。開朗捧著盆栽,細致講解植物構造:“根吸收水分養(yǎng)分,莖負責運輸,葉進行光合作用……”隨著講授的深入,他愈發(fā)自信,聲音洪亮,宛如真正的老師。同學們沉浸其中,眼中閃爍著好奇與興奮,學習成為快樂的探索之旅。
這一幕深深烙印在每位同學心中,成為難忘的學習記憶。他們期待自己也能站上講臺,成為引領知識的“小先生”。這是陶行知倡導的“小先生制”的生動實踐——大的教小的,會的教不會的,以教人者教己,即學即教,即知即傳。
新時代的新安小學賦予這一傳統(tǒng)新的生命力。2018年,學校在“小先生”課堂基礎上開展“伙伴學習共同體”研究,構建“四步八環(huán)”學習范式!八牟健焙w獨學、互學、領學、研學;“八環(huán)”包括自學整理、互助探究、質疑分享、梳理歸納。該模式以問題解決為核心,以伙伴學習為基礎,以團體成果為評價標準,通過分享、傾聽、交流實現共同成長。
在這方小小的講臺上,“小先生”們經歷著從羞澀到自信的蛻變,他們不僅傳授了知識,還提升了表達能力、實現了思維碰撞、培養(yǎng)了責任感。臺下的同學在參與中學會傾聽、質疑與合作。這種雙向奔赴的學習方式,讓知識傳遞充滿溫度,讓成長之路更加豐盈。
“小先生”課堂如同一扇窗,打開了學生自主學習的天地;又似一座橋,連接著傳統(tǒng)教育智慧與現代教學改革。在這里,每個孩子都能成為發(fā)光體,在教與學的循環(huán)往復中遇見更好的自己,見證集體的成長。
行走學初心:重走新旅路 賡續(xù)紅色血脈
每年暑假,新安小學都會開展“小好漢重走新旅路”紅色尋訪活動,將課堂延伸至社會大天地,讓孩子們感受“人小志氣大,愛國走天下”的精神力量。
“去汪爺爺家族祠堂,得一步步爬上山坡,腳下是混著草的泥濘,頭頂是灼人的太陽,同學們的腳步漸漸沉重,幾乎要撐不住了!被貞浧2021年重走新旅路的5天行程,尋訪團副團長楊路然記憶猶新。就在大家筋疲力盡、快要放棄時,隊伍里突然響起一個堅定有力的聲音:“同學們,別忘了我們的口號!”這句話讓所有人瞬間振奮——大家齊聲喊起口號,眼前仿佛浮現出當年新旅團員們穿著草鞋、踏遍千山萬水,即便條件艱苦仍堅持宣傳抗日救亡的身影!澳且豢,我忽然覺得,我們的心情和前輩們是相通的,心里都有一團為理想燃燒的火焰,再難的路也能走下去!睂ぴL團主持部部長盛琪悅感慨道,此行不僅體悟先輩救亡圖存的精神力量,更見證祖國山河的壯麗富強。
尋訪團指導老師顧學讓觀察到,旅途中孩子們在團隊協作中蛻變成長,從嬌氣變得堅韌。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該校就連續(xù)多年開展“小好漢重走新旅路”尋訪活動。當時參加活動的劉曉珍動情地說:“我要感謝新安小學給了我那次機會,新旅光榮傳統(tǒng)影響了我一生!
如今,學校創(chuàng)新形式,通過開展“小好漢重走新旅路”紅色尋訪活動,尋訪新旅團員曹維東、陳其,“中國好人”王建榮,抗美援朝老兵劉維芳,“消防兵王”陳新寬等英雄模范人物,以實際行動踐行“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钡慕逃砟睿囵B(yǎng)擁有“四個自信”的新時代“小好漢”。
這場行走的思政課,讓紅色基因在代際傳遞中煥發(fā)新生,成為滋養(yǎng)少年兒童成長的精神沃土。
2021年5月30日,在“六一”國際兒童節(jié)來臨之際,習近平總書記給新安小學五(8)中隊的少先隊員們回信,高度贊揚了“新安旅行團”愛國奮進的精神風貌,并勉勵同學們從小堅定聽黨話、跟黨走的決心,刻苦學習,樹立理想,砥礪品格,增長本領,努力實現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這份來自總書記的關懷與囑托,成為新安小學每個人心中最珍貴的記憶。
九十載歲月流轉,“新安旅行團”的光榮傳統(tǒng)始終是該校最寶貴的紅色教育富礦;習近平總書記的溫暖問候、殷切期望,更成為新安小學不斷培根鑄魂、啟智潤心、培育新人的新動力。全體新安人將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把新旅光榮傳統(tǒng)融入辦學育人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以“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與擔當,把青少年培養(yǎng)成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記 者 王正道 通訊員 張樹利
下一篇:“就在江蘇”青年創(chuàng)業(yè)大賽淮安市選拔賽邀您參加
最新信息: